新闻动态

帅气的上影老演员高正15岁出道24岁走红41岁成达式常恩师93岁去世_郭震_上海_电影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1:05    点击次数:61
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15岁的郭震决定离开东北哈尔滨,孤身一人南下上海,寻找自己的未来和梦想。为了摆脱外敌的压迫,郭震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风险的道路。然而,这一路并不轻松——东三省已被日军占领,要想前往上海,必须穿越重重关卡,忍受层层检查,尤其是过山海关,更是困难重重。

但这位年轻的少年,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。他出生于1922年3月21日,父亲郭凤韶是傣族人,母亲赵梅访是蒙古族人。母亲怀孕时,整整14个月未能分娩,家人都焦虑不已。直到1922年春分的一天,狂风暴雨交加,雷电交错,郭震便在这一声震耳欲聋的雷鸣中呱呱坠地。父亲由此为他取名“郭震”,象征着他降生时的天象与震撼。

展开剩余83%

1928年,郭凤韶因工作调动,带着全家来到哈尔滨。未曾想到的是,不久后,东北便沦陷于侵略者之手。家境贫困的郭家,郭震从小便在邮局找到工作以贴补家用。由于自幼对演艺充满兴趣,他也很快结识了当时哈尔滨著名的剧团演员王人路、刘国权等人,受到他们的影响,走上了演艺之路。然而,他也很快意识到,在外敌的压迫下,他们的剧团无望出头,最终他决定闯出一片天地。

他成为了第一个被选中南下上海的年轻人。1937年冬天,15岁的郭震冒着生命危险,爬上了一辆南下的货车,躲在车顶上避开日伪军的盘查。尽管寒风刺骨,浑身是汗,郭震依然坚持着。经过几天长途跋涉,他终于抵达了上海。然而,上海这座陌生的大都市对他来说并不友善。被骗后,郭震只剩下16块钱,只得靠省吃俭用和四处打听来维持生计。

幸运的是,上海剧团众多,不久后,郭震就凭借自己的才华进入了“艺华剧社”。在这里,他结识了同乡关宏达。关宏达曾告诫他,上海滩竞争激烈,许多有权有势的人都想当明星。尽管如此,郭震没有退缩,决心留在这里一搏。凭借出色的外貌和嗓音,他不久便获得了剧社的认可。

当时剧社正在排演话剧《茶花女》,男主角亚蒙的扮演者原定为白云,但白云因过高的片酬要求退出。导演梅阡看到郭震的潜力,决定让他替代白云出演。郭震表现得异常从容,成功演绎了亚蒙这一角色,赢得了观众们的赞赏。

郭震在上海站稳脚跟后,开始接到各大剧团的邀约。他随“联艺旅行剧团”走遍北平、天津等地,主演了话剧《雷雨》、《日出》等,塑造了周萍、方达生等经典男主角。1946年,高正以24岁的年龄回到上海,积累了多年的舞台经验,也为日后涉足电影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转折出现在他加入昆仑影业公司后。昆仑影业筹拍电影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,郭震经过激烈竞争脱颖而出,最终获得了男二号周家荣的角色。凭借精湛的演技,郭震顺利完成了这个角色,并获得了导演史东山的肯定。影片上映时,郭震以“高正”作为艺名,正式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。

他的演艺事业进入了新高峰,接连主演了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,并且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。他所塑造的抗日英雄张忠民,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偶像。在此后的几年里,高正接连在《万家灯火》、《三毛流浪记》、《人民的巨掌》等多部电影中塑造了许多正面角色。

他也转型为导演,从上世纪60年代起,尝试执导电影,并取得了显著成绩。1963年,41岁的高正执导了被誉为“中国版纳尼亚”的电影《兄妹探宝》,并启用了新人达式常,帮助他完成了银幕首秀。此后,他执导了多部作品,其中《蓝光闪过之后》、《开枪,为他送行》尤为出色。

晚年的高正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,执导了诸如《橘园情》、《铁道游击队》、《烽火千里行》等作品,赢得了观众的喜爱,也为上海电影厂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。

在生活中,高正非常低调,他的妻子是一位教师,两人在1947年结婚,婚姻幸福美满。高正有几个孩子,虽然在特殊年代曾到偏远地区当知青,但他们通过努力都成为了社会栋梁。

2015年9月6日,高正在上海去世,享年93岁。他的一生,凭借着豁达的心态、丰富的兴趣爱好和和睦的家庭生活,成为长寿的典范。尽管高正离世已久,他所演绎的角色和执导的电影,依然深深印刻在观众心中,成为了永恒的记忆。

发布于:山东省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567彩票cc分分快3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